
孙氏家庙原名简翁公祠,也称“池尾祠”,坐落于榕城区京冈街道池前围。

“四元济美”铭刻孙自修、孙自治、孙思齐、孙大宝四位贡元的功名。

“三解联辉”指孙桂发、孙特、孙辰翁三位举魁。
□陈旭锐 文/摄
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京冈街道池前围与东门围之间的孙氏家庙,原名简翁公祠,因地处池尾而被乡民亲切地称为“池尾祠”。这座坐北朝南的宗祠建筑群,北倚文山公祠遗址与仕祖书屋,南临开阔阳埕与池塘,东西两侧以巷道与民居相隔,形成“前埕后屋、左右通巷”的传统礼制空间格局。祠前阳埕曾林立二十余座旗杆夹,每一座都铭刻着京冈孙氏子弟在宋元明清各朝科举登第的辉煌,无声述说着这个岭南望族“科甲蝉联 簪缨不绝”的荣耀。
步入祠堂,三重空间层层递进的文化意象令人震撼。前厅三山门上方“孙氏家庙”匾额庄严肃穆,两侧门匾“三解联辉”“四元济美”赫然在目,据《京冈志》载:“三解”指孙桂发(宋嘉泰甲子解元)、孙特(宋开禧丁卯解元)、孙辰翁(宋嘉泰辛酉解元)三位举魁;“四元”则铭刻孙自修、孙自治、孙思齐、孙大宝四位贡元的功名。这些题匾与中厅梁架上留存的“绳祖武谏议儒宗按抚治;贻孙谋嘉泰经义开禧诗”楹联相互映照,构成一部立体化的科举世家档案。
后堂“孝思堂”悬有孙善老先生手书冠首联“孝顺惟中华美德,思民乃祖国真情”,将儒家伦理与家国情怀熔铸一炉。更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嘉靖七年(1528)梁相第十二代裔孙梁怀仁谒祖时题赠的楹联“千章乔木知家世;万里春风到庙堂”,其瘦金体书法与堂前六百年金丝楠木柱相得益彰,隐喻着孙氏家族如古木深根的文化传承。
祠堂建筑群现存47幅石雕,堪称潮汕明清石雕艺术博物馆。前厅门楼肚“鲤鱼跃龙门”浮雕,以三层镂雕技法展现浪涌鱼腾之态,隐喻科举进阶之路;中厅檐廊“一路连科”青石栏板,鹭鸶、莲花、芦苇构成连续纹样,暗合“鹭”与“路”、“莲”与“连”的吉祥谐音。尤为珍贵的是天井东壁“寒窗课子图”阴线刻,描绘简翁公灯下督导子孙诵读经史的场景,与西壁“鹿鸣宴饮图”形成“苦读—登科”的叙事闭环,成为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珍贵视觉档案。
如今,这座历经六百年风雨的宗祠,依然以其飞檐下的铜铃清音、梁架间的彩画遗珍,向世人讲述着京冈孙氏“诗礼传家五百载,科第文章冠岭南”的传奇。2019年,孙氏家庙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保存完好的科举文化建筑体系,为研究岭南士族社会结构提供了活态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