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岱菲
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小学数学教学需将重心置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从革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切入。游戏教学法契合新课改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投身数学课堂活动。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形式为学生构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其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借助游戏元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该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与能力。许多游戏需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因而可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此外,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还能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小学生好奇心旺盛,但实践能力较弱,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拥有充足时间提升动手能力,如积木游戏、七巧板游戏等。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契合学生特质,筛选适宜游戏
众多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对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具有积极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若想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就必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游戏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教学模式。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依据教学目标,运用情境游戏教学模式
在教授新数学知识时,教师可采用情境游戏教学模式导入新课,这能有效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情境游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例如在学习《加减法应用题》新知识时,便可运用此模式。此前学生虽已掌握加减法运算法则,但对加减法应用题较为陌生,教师可依据教学要求,创设如下游戏教学情境:树上原有10只鸟,飞走6只,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若仅靠口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问题转化为动画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量变化,从而大幅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效率。
(三)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公式与概念是重要知识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为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讲解重难点内容时,可适当运用角色扮演游戏开展教学。比如在认识钟表概念时,许多学生难以区分时针、分针、秒针,为攻克这一难题,教师可挑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钟表中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游戏中,教师与其他学生随机说出时间点,三名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展示相应时间,随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检查展示时间是否正确。第一组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还可再选三名学生继续进行钟表扮演游戏。如此,学生便能通过游戏切实理解钟表运行规律,掌握钟表知识概念。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领略数学课程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进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