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长风破浪潮头立
·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
·古城新韵 和美揭阳
·传承:300多年槌声…
·春节将至年味浓 “蛇…
·从学术“领头雁”到医…
·弘扬廉洁文化 涵养…
·警民携手同心共筑平安…
·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探究历史建筑活化新路…
·汲取校史力量 践行…
·今日大寒
·我市举行“老区精神教…
·梅花竞绽放 游客闻…
·尊“五老” 献爱心
·为民服务践初心 平凡…
·微话题
·促银发经济发展,各地…
·总台春晚将首次进行视…
·张灯结彩迎新年
·启动“清朗·2025…
·TikTok停止在美…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
·初中班主任应对学生网…
·四款车型适合春节长途…
·工信部加强新能源汽车…
·新车看台
·利用谐音化俗为雅的地…
·创新供给,更好满足人…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
·从《苹果香》到二○二…
·致知至悟,人生如茶
·粤港文化精髓的深情诠…
·最是烟火抚乡情
·【新书荐读】
·见证华侨桑梓情深
·堂衣若扣孔子门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写在揭阳市人才强市建设座谈会暨首批“榕江人才”颁证仪式举行之际

时间:2025/1/20

  □记者 林海芬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73万名,近三年累计增长10.7%,各类柔性引进人才约1万名,市级高层次人才13000多名,新引进博硕士研究生1400多名,新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00多名……

  这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折射出我市人才磁吸效应持续增强、创新动能更加澎湃的生动画面,越来越多的人才加速流向揭阳,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正逐渐形成,为持续推动揭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筑巢引凤,人才活水竞相涌流

  “我自2022年9月来到揭阳后,深深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更加坚定了我留在揭阳的信心和决心。” 揭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肾脏病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刘庆华如是说。

  像刘庆华这样的人才与揭阳“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广纳天下英才的胸襟和生动实践。

  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石和源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持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创新、项目示范、平台提升、精品服务“四大行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阔步前行,形成了人才聚、产业兴、事业旺的良好局面。如今,从乡村振兴一线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从科技创新前沿到高质量发展实践,处处闪耀着人才的身影,处处凝结着人才的智慧和汗水。

  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兴。揭阳靠什么吸引一批批人才汇聚而来,倾情倾力、献才献智,与这座城共同成长、相互成就?这背后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支持。

  推进“扬帆计划”引育产业高端人才,落实“启航计划”推动人才入县下乡,实施“榕江人才计划”广纳英才,开展市直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博(硕)士研究生吸引高层次青年人才在揭阳“筑梦”……近年来,我市打出“筑巢引凤”人才政策组合拳,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2024年,我市推出一道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新政——“榕江人才计划”,持续释放我市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榕江人才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在科技创新、企业管理、技术和技能、乡村振兴、文化艺术等5个领域选拔1000名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行业发展效应,为国家、省重大人才项目选拔储备人才,目前已完成首批200名代表性人才遴选。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创造“枝繁叶茂”的产业发展环境,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聚链成群,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氢能等海洋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赋能升级,近悦远来的产业人才生态日趋完善。向着产业强市阔步前行的揭阳,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人才平台是关键。我市突出“补短板、强基础、建平台”,高水平推动揭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建成招生、揭阳技师学院提质升级、榕江实验室挂牌运作,延伸打造创新研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链接全市企事业单位“两站一基地”,扎实推进县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形成网状分布、覆盖全市的人才平台体系。

  目前,全市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博士科研平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超过200个,增长超过50%,吸纳了大量专家团队入驻。依托市人才驿站打造揭阳市人才驿站专家库,入库各类专家3万多名。

  搭台架梯,各类人才“百花齐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台架梯”,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有“用武之地”,助力各领域人才建设齐头并进、竞相发展,让城市与人才彼此成就。

  立足揭阳绿色石化产业,我市实施“揭阳市绿色石化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制定“一揽子”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产研转化、产业升级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榕江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试基地、各类科研平台的建设,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随着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人才引领发展效应越发显著,17家企业入选 “广东省制造业500强”,入选企业数居粤东西北首位,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规模效应已经形成。

  我市统筹市县事业编制设立“人才专项编制储备池”,支持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医疗专业人才招聘力度, 2021年以来共引育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教师3800多名,引进补充基层医疗机构急需紧缺人才4000多名,大力培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创建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医师工作室。

  我市深入实施“头雁提升、群雁建强、雏雁培育”三项计划,选优配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注重在本乡本土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对象中挖掘培养后备干部,已入库5596名;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抓好“乡村工匠”“农村电商”培训评审,累计培训各类乡村实用人才超18万人次、新评定乡村工匠863名、技能人才总量突破33万名。

  我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纳入高层次人才管理,累计认定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62名,其中国家级5名、省级58名;鼓励非遗传承人开班授徒,举办潮剧、潮州音乐、剪纸、面塑、木雕、茶艺、风筝制作等培训1000多场次,组织文化项目外出巡演,揭阳青狮、普宁英歌等揭阳特色文化项目“火爆出圈”、走上央视、走向世界。

  ……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科技创新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乡土人才、电商人才、文化人才……如今,各类人才在三江大地“百花齐放”。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用智慧与汗水浇筑过硬本领,用坚持与付出创造非凡业绩,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推动揭阳城市发展梦想不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以诚相邀,近悦远来未来可期

  2024年11月28日上午,2024年揭阳市人才周开幕。这是我市连续三年以最高规格、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揭阳、支持揭阳、建设揭阳的各类优秀人才致敬,更向外界传达揭阳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城市胸襟。

  近年来,我市通过打造“引、育、用、留、服”引才聚智的全链条,在细微之处下功夫,厚植人才培育的沃土。

  我市坚持优化服务,厚植人才成长发展沃土。出台《揭阳市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的主要目标、实施对象和范围、联系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组织本市高层次人才参加国情研修、市情培训、人才大讲堂、座谈交流等活动,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人才走访慰问,广泛听取各界人才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我市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严格落实《揭阳市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全力构筑人才就业创业、安居保障、配偶安置、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六大体系”,组织开展首批“人才公寓”入住申报工作,全面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所在。我市积极支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申报重大项目,揭阳市人民医院何俊冰团队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积极实施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共有24位同志入选“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粤东西北博士项目。

  李思敏是2024年通过市直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到揭阳日报社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揭阳工作半年多来,她亲身感受到,不仅工作和专业对口, 而且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人才补贴政策,让她感到非常温暖。

  健全激励机制是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我市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入县下乡”职称激励政策,推动基础教育、卫生、农业等重点领域基层职称倾斜政策落实落地;制订《揭阳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来揭就业创业激励措施》,落实高校毕业生返乡安家补贴等政策,全力保障人才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此外,我市依托市级人才驿站打造揭阳市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对人才服务事项进行系统集成,简化服务申报手续,实现人才服务一网通办、指尖办理;在全省率先建成人才驿站驻站专家在线交流平台,推动县镇人才驿站与就业驿站优化建设、资源共享,去年有效带动就业人数5864人次,更好满足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随着一揽子走心、暖心的人才政策持续推出,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揭阳竞相奔腾。

  城市与人才同频共振,人才与城市共赴未来。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揭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三江大地,正以满腔热忱,张开怀抱,竭诚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