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爱具体的人》
乔 叶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11月
盛新虹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发祥地,宛如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富矿,不仅在历史名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代文学版图中,涌现出许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他们植根于中原大地,关注现实问题,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70后”女作家乔叶便是其中之一,她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宝水》,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地映射出乡村风貌与人情百态。
乔叶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在中原作家中独树一帜,近日,推出最新散文集《要爱具体的人》,该书收录五十余篇散文,里面并没有什么宏伟大论,只是像菜花一样平常的生活小事,却使人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的生活气息。如书名所示,“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作者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认真生活着的人们,无论是热情能干的花店老板娘、匆匆赶路时偶遇的老太太、开摩的、出租车司机,还是送花的男人、在景区卖香樟木的少年……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在乔叶笔下无不显得生动而可爱,流泻出一种天然淡雅的品格。她用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对话,通过描绘多个鲜活的角色,展现出每个人面对生活时的坦诚和热爱,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紧密和珍贵。
乔叶认为:“散文特别依赖细节,只有学会观察和审视细节,才能在热腾腾的生活中拿到想要的东西,然后再去好好呈现。”书中,作者不加修饰的文字定格了每一件庸常的小事,每一个温暖的瞬间,以极具感染力的情绪感知引起读者共鸣。《我就是来看看你呀》这一篇记录了一次活动中与故友重逢,相拥而泣,她写道:“所有的故人那里,都储存着当年的自己”;看到卖烧饼的女店主每次总要多给收破烂的老人一个烧饼,她说:“我羡慕这种人与人之间所拥有的高尚的怜悯、同情和理解。我在意这种不为任何功利所侵入的馈赠和关爱”……乔叶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细枝末节,放在烟火人间的行文里,向我们呈现世间万物的可亲可爱。
在琐碎日常的生活中捕捉富有诗意的细节,是乔叶散文的一大特点,就像这本《要爱具体的人》一样,书里充满着日常的生活气息与烟火气。乔叶以她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在娓娓道来中展现每个人面对生活时最坦诚、最细微的情绪与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了爱与美好的世界。她的文字简洁浅白,却像北风吹进胸怀一样坦荡而富有力量。“人到中年,活得坚硬”,读乔叶的文字,如同品一味老茶,让人在慢慢悠悠之间去体味——万事万物都是美好的、雅致的,那近在咫尺的平凡生活,最值得我们慢慢体会和珍爱。
创作来源于生活,一个好的作家,一方面是生活功夫,另一方面就是文字功夫。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事,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记得乔叶在《宝水》创作谈里说道,为了写这一部长篇小说,她一次次地“跑村”和“泡村”,沉浸式地聆听人们藏在深处的微妙心事。她有记日记的习惯,每到一处,每看到一些人,总要跟他们聊几句,甚至有时不说话,回家后也会把感触记下来。在《要爱具体的人》里,作者虽然没有刻意提到故乡河南,但《姐姐的高定》《老姨》等那些遥远的记忆,以及行文之间有意无意出现“在老家的时候”“老家山里的花”“生我养我的村庄”等字眼,让读者窥见那深扎在作家心底的故乡根须。在这本书里,乡情凝结成了动人的诗意,如乔叶所言:“我们每一个离开故乡的人,常常会在某个时刻被老家的元素击中,故乡出现在我的文章中就显得特别自然甚至是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