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妙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初中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工具,但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网络成瘾主要由沉迷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活动引发,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分析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班主任的具体干预策略,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至关重要。
一、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一)青春易扰,网逃现实焦虑。
许多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的心理成熟度尚未完全,导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是网络所带来的各种刺激。对于面临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挑战的学生来说,网络常常成为一种逃避的方式。一些学生由于学业成绩压力大、社交能力不足,渴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认同、成就感和心理慰藉,以此减轻内心的焦虑。
(二)社会网潮影响,求认同陷依赖。
当今社会对网络高度依赖,使得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朋友的推荐、网络流行文化的吸引,以及群体效应等,都会促使学生更频繁地接触网络活动。此外,社交媒体的盛行让他们常常感到被排斥和孤立,从而愈发依赖网络,以寻求社交认同和归属感。
(三)家庭监管松,易致网络成瘾症。
家庭环境在塑造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对网络的态度、监管的严格程度,以及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网络接触。如果家长对网络活动持宽容态度,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管,孩子们就可能放任自流,进而导致网络成瘾。
(四)学业压力较大,缺乏指导。
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部分学生选择网络来放松和逃避学业压力,将网络视为解压方式。但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和科学规划,他们难以自控,容易形成网络依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时间管理,他们可能沉迷于游戏或网络娱乐,进而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
二、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影响
(一)学业影响。
网络成瘾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频繁分心,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业任务。随着学习时间的减少,学生在课业上的投入也相应减少,致使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还可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产生长远的负面效应,最终导致学业成绩持续下降。
(二)身心健康。
长时间沉迷网络的学生常常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首先,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视力得不到适当休息,从而引发近视等视力健康问题。同时,缺乏运动和不规律的作息会导致身体疲劳,甚至引发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此外,网络成瘾还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三)人际交往能力。
沉迷网络的学生往往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社交活动,这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由于在虚拟世界中交往时,难以良好地体验人际互动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他们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应社交场合,甚至可能形成社交障碍。
三、初中班主任的干预策略
(一)增强网络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开展网络安全与健康使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合理使用网络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组织相关主题的讨论,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上网观念。制定班级网络使用规范,明确上网时间和内容。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委会,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规则,并进行监督执行。
(二)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
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分享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与对策,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同时,鼓励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三)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心理辅导。
对于沉迷网络的学生,班主任应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背后的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必要时,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合作,进行专业心理疏导。
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初中生面临的严重挑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作为班主任,积极应对网络成瘾,需从心理、社会、家庭等多个维度进行干预,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通过加强教育、建立规则、与家长沟通、丰富课外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利用技术手段等多种措施,班主任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远离网络成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