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长风破浪潮头立
·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
·古城新韵 和美揭阳
·传承:300多年槌声…
·春节将至年味浓 “蛇…
·从学术“领头雁”到医…
·弘扬廉洁文化 涵养…
·警民携手同心共筑平安…
·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探究历史建筑活化新路…
·汲取校史力量 践行…
·今日大寒
·我市举行“老区精神教…
·梅花竞绽放 游客闻…
·尊“五老” 献爱心
·为民服务践初心 平凡…
·微话题
·促银发经济发展,各地…
·总台春晚将首次进行视…
·张灯结彩迎新年
·启动“清朗·2025…
·TikTok停止在美…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
·初中班主任应对学生网…
·四款车型适合春节长途…
·工信部加强新能源汽车…
·新车看台
·利用谐音化俗为雅的地…
·创新供给,更好满足人…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
·从《苹果香》到二○二…
·致知至悟,人生如茶
·粤港文化精髓的深情诠…
·最是烟火抚乡情
·【新书荐读】
·见证华侨桑梓情深
·堂衣若扣孔子门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利用谐音化俗为雅的地名

时间:2025/1/20

  人们总是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因而在给自然村落起名时,总是希望把村名起得文雅而与吉祥幸福有关。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大量使用吉祥字眼,如“吉祥、健康、平安、长寿、富贵、福德”等等。这在修辞学上,叫做避俗就雅。以汕头市地名为例,诸如升平区、长平路、万福里、万安街、新兴街、文德里、五福里、仁安街、仁和里、永平路、永泰路、迎祥路等。

  □林伦伦

  运用古籍经典命名寓意深

  有时候,为了达到更加文雅的意图,还运用了古籍经典,这类地名的命名一开始就有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参与。例如:澄海区莲下镇有“德邻村”,1938年“洲头”“坟埕”“下王”等村合并时,立意诸村和睦相处,便取《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句,缩略而为“德邻”。广益街道有“龙田村”,口头称“田寮”,因先民在田野中盖“田头寮”(草棚)而居,故名。明崇祯十二年(1639),村中举人卢升据《易经》“见龙在田”而改名为“龙田”,一直沿用至今。澄华街道冠山社区有“冠陇潭”,乡土文献也称“中舍潭”(纪念卢侗而名),潭上有石桥,名“跃龙桥”,据说就是卢侗亲自命名的,寓意为鱼跃龙门,象征乡里中必出人才之意。

  这些都是直接选用吉祥安康或者来自经典文献的字眼,人们还常常用谐音的方法,把原来较为粗俗的地名写成文雅吉祥的字眼。在粤东闽南语区,不少地名都把“下”写成“华”、“尾”则写成“美”。如澄海区“下布村”写成“华富村”,“下窖”写作“华窖”,“下埔”写作“华埔”;“埔尾”写作“埔美”,“尾埭”写成“美岱”,“埭尾”写作“岱美”,“陇尾”写成“龙美”,“赶尾”写作“冠美”等等。

  最典型的是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的华美村,口语名是“下尾”,当地沈姓是大族,故亦称下尾沈。笔者曾经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遇到一位沈姓华侨拿着一个写着“华美”村的信封问笔者:“阿公说我唐山老家在‘下尾沈’,但信封上明明写的是华美村。我如果回唐山,找‘下尾沈’,还是找‘华美村’呢?”笔者笑着告诉他:“你用潮州话说找‘下尾沈’好啦。如果说普通话,就得说找华美村。”沈先生听了有点懵。想了一想,他说:“那我还是用潮州话说‘下尾沈’吧,那是阿公教我个。”

  利用谐音化俗有共性

  说“下”写“华”、说“尾”写“美”的地名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尾”字写作“美”,“下”字写作“华”,除了化俗为雅之外,还反映了这两对字在古代发音是相同或者相近的。

  “尾”上古音中是明母字,声母与“美”字一样是m-,直到《广韵》时代,还读明母,“尾娓”同一个小韵,“娓”字潮音至今读mui2(美),如“娓娓道来”,《广韵》上声尾韵“娓”字也云:“又音美。”由此可见,“尾”字古音是读m-声母的,与“美”同音。

  “下”字在不少地名中写作“华”,普通话今读“下”声母x-,而“华”声母h-不同。但古音“下”“华”同为匣母字,声母完全相同,“下”字潮汕话可以读hia6(蚁)、hê6(虾6),声母与“华”字读hua5(和)都是 h- 声母;古音韵母也完全相同,只是声调“下”在上声马韵,“华”在去声禡韵而已。

  “下”除了写作“华”之外,还有写作“厦”的,有网友留言:潮州市区有“下二村”,后雅名为“厦寺村”,现辖厦一、厦二、厦三 3个自然村。潮安区浮洋镇下底尾亦写作“廈里美”。外地的地名亦多有“下”写作“厦”的,如深圳的塘厦、岗厦等。福建省的厦门市,其来历之一说就是“下门”。厦门市地名办公室1980年编纂出版的《厦门市地名录》称,厦门处于九龙江出海口下端,江中西边有一海门岛,按地理位置和水流方向而言,海门在上,厦门在下,人们俗称 “下门”,“厦门”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而来。

  “仙”字也是地名喜欢用的“雅”字,网友们提供了一些例子:潮州市饶平县的亲村写作仙村,潮安区的山兜写作仙都、山埕写作仙庭、山砾(lêh4)写作仙乐;湘桥区磷溪镇的山尾村,写作“仙美”;汕头市澄海区的山门写作仙门、深市写作仙市、深市头写作“仙地头”,还有山坑写作“仙居”(亦写作“山家”);潮南区的山门城写作“仙门城”等等。

  看来,山、亲/深都有可能写作“仙”。但也有例外的,如澄海区澄华街道的砂砻村,写作“仙龙”,不过“砂”与“山”也音近。有趣的是,“仙”字在潮语中是高频词,潮人喜欢做“仙”:人有闲情逸致、喜欢自由散漫叫做“散仙”。说人清闲,会说“闲过仙”。形容人什么都不急、性子慢,叫做“个人仙仙” 或“仙脚仙脚”。

  还有个“康”字,与“空”字同音读kang1,用来做“坑”字的“雅”字。得先理解“坑”就是“空”(洞穴),然后“空”( kang1)就写作“康”了。网友“平安健康是福”分享:凤凰“康美”读“坑尾”,新丰镇“杨康”读杨坑。其实就是“坑尾”写作“康美”,“杨坑”写作“杨康”。

  个性化读音雅化地名

  此外,一些谐音雅化地名不是共性的,是利用地名的个性化读音雅化的。例如:据陈耀贤兄大作《在澄海,“凤岭”是村名不是山名》说,澄海上华镇的“横陇”美其名曰 “凤岭”、“横窖”美其名曰“凤窖”,也就是说“横”字美化为“凤”、“陇”字美化为“岭”,也是音近字的原因。澄华街道的“岭亭”原名“陇顶”,除了“陇”写作“岭”之外,“亭”字也是由“顶”字美化而来的。耀贤兄强调:“并非所有的陇都被雅称成岭。” 例如澄海区莲华镇的 “下长陇”,就写作“下长宁”。

  澄海区隆都镇有“乔梓里村”,原名“桥仔头”。“桥仔”与“乔梓”普通话同音,故弃俗从雅写作“乔梓”。有点幽默感的是,澄海城南有“痟狗巷”(疯狗巷),美其名曰“萧高巷”。上华镇有“渡头村”,村名曾写作“图濠”,也难为了番批的投递员了。澄海区凤翔街道“莱芜半岛”,口头称“奶脯山”(因双乳峰得名),也讹称“篮脯”(nan5 bou5,可能是“奶脯”nai2 bou5之转音)。因音近而改称为十分文雅的“莱芜”。南澳有“霞飞屿”,原名“虾尾屿”,因岛形似虾尾而得名。后用谐音法作“霞飞”。朝霞晚霞,飘然欲飞,何其雅也!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的“虾骨埔”(一说“虾窟埔”)则写作“夏桂埔”。龙湖区外砂街道龙头村,村北有三孔石桥,名字叫“犁头桥”。村因桥而得名,叫“犁头村”,书面则从雅谐音写作“龙头村”。“富砂村”口头称“浮沙村”。潮阳区和平镇,本名“蚝坪”,音改为“和平”。潮阳区谷饶镇,原名“粟寮”,潮阳音读ciah4 liao5,故也写作“赤寮”,后雅化改“粟”为“谷”,改“寮”为“饶”,雅称“谷饶”,寓意五谷丰登。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