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燕銮 制图
□记者 池 妍
2025年的第一个立春是在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而由于2025年是闰年,存在一个闰六月,这导致年底又会迎来一个立春(具体日期需进一步查询确切农历对应公历日期,但通常位于腊月)。这种一年中出现两个立春的现象,在农历中被称为“双春年”。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通常一年中只有一个立春。但在某些特殊年份,如闰年,由于农历和阳历(公历)的历法差异,会出现两个立春。“双春年”在民间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年份,与农耕、家庭和谐及丰收等美好愿景相关联。立春节气,如何顺时养生?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医院内五科副主任郭壁周。
初春乍暖还寒,“春捂”正当时
俗话说“春捂秋冻”。郭壁周说,春季养生要做好“春捂”。春天要比秋天穿的更多。从中医学的角度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相互交融。春天阳气疏泄、腠理开泻,毛孔打开容易受邪;秋天阳气内敛,毛孔闭合,不容易感受外邪。同时,适当的“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湿,减少疾病。春季肝脏当令,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各种疾病易随风邪传播、发生,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往往都与风邪有关。我们要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及时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春捂”具体要怎么做呢?他介绍,上薄下厚,捂暖头颈,捂热下身。清代养生家曹廷栋在《老老恒言》里告诉我们:“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主张在春冻未消解的时候,要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俗语说“寒从脚底生”,作为远心端,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往往比上半身差,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因此,养生应注意裤子穿厚点,捂热下半身,鞋子穿厚点,让自己“脚暖一身暖”。同时,头颈部已经习惯了冬日帽子、围巾的温暖,乍暖还寒时别急着过早摘下,以免引发头痛、颈椎病等问题,上半身的衣服则可顺时略减一些。
郭壁周提醒,立春着装“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与立春时节的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起居上做到“夜卧早起,与日俱兴”,则可进一步助力“天人相应”,顺时养生。
春季宜养肝,脾旺不受邪
四季应五脏,春应于肝,宜养肝,四季脾旺不受邪。养肝要遵循“不虚不补”的原则,以免适得其反。春季肝脏当令,肝气本盛、肝火旺克犯脾胃可能引发脾胃不适问题,因此,理肝气、补脾胃才是养肝的要义。《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记载:“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四季都要顾护脾胃,在中医学里脾土 “生万物而法天地”,为后天之本。
唐代药王孙思邈言:“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酸入肝,能补肝。春天肝气调达,肝气偏旺,此时就不要多吃酸性食物来刺激它了,反而应该要适当多吃点甜的东西,甘味既能舒缓肝气,又主入脾,能补益因肝气旺受伤的脾胃。当脾胃功能强健以后,肝的气血自然充足,也会得到很好的调理。山药粥、枣泥山药糕都是简便易行、值得推荐的立春养肝药膳。
郭壁周提醒,春季养生,行动上要做好“春捂”护阳气,饮食上省酸增甘养肝脾,有助于我们调整身体的阴阳、脏腑平衡,为机体积蓄力量,在新的一年更加生机勃勃、元气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