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李怀印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书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等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展开了一幅从地缘国家向主权国家、工业国家依次过渡的宏伟历史画卷,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作者持续关注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轨迹,从晚清时期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到改革前30年的经济增长,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等,并展望2050年中国的现代化前景。

《中国乡村医生:职业生涯与群体肖像》
孙秀林 王天夫 游睿山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5年1月
有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他们是乡村医生,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和乡土社会卫生医疗体系的 “守门人”。深入了解乡村医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对于我们理解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书立足于此项大规模社会调查的材料,运用量化数据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度变迁、群体肖像、职业发展、工作内容、收入状况、村民就医选择、基层医疗体系等多个侧面,详尽描述了乡村医生这一职业群体的生存状态。

《国学的传承——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到国学大家姚奠中》
张建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1月
章太炎的一生多姿多彩,早年是革命先驱,晚年则将传授国学视为最后的归宿。1935年9月16日,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讲,“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年轻的姚奠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章太炎的学生,不久后又成为章太炎晚年所收的最年轻的研究生,得到章太炎的国学真传。章太炎去世后,姚奠中先是应师母邀请在章氏国学讲习会讲课,之后漂泊各地时也时刻不忘自己是章门弟子,做人做事皆有风骨,尤其对章太炎的国学加以大力传承和发扬。

《观世相:古典小说里的浮生与世情》
苗怀明 主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5年1月
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里,古典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保留了世代累积的文化印记,也保留了最多的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及他们思考人生意义和面临选择与行动时的观念、逻辑。本书邀集11位在古典小说研究界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围绕“小说与社会”这一主题进行创新研究,从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一个核心面向切入,主题式解读一部或一类小说,揭示这些作品背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此重新理解古典的中国。
林 兰 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