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耿的碎碎念》
洪 耿 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24年12月
□孙淑彦
毕竟是穿过军装的人,洪耿的腰板总是挺得很直,刚过不惑之年,为人处世干脆利落又井井有条。几年前是陈耿洪和他一起来访,我才知两人携手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友,组建了一个名为“尘世掠影”的网络平台,刊布各类文章,分为社会和校园两大部分。还有一批莺声燕语的朗读者,美文美声美图,吸引了不少读者。至今作品结集有《尘世人间》《尘世风华》《尘世岁月》等多部。据学校老师说,因有这校园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洪耿又把闲置的房屋腾出来办了个图书阅读室,供喜欢阅读的人使用。有时也举办一些讲座,或者几位志趣相投者在一起探讨,这种学习沙龙的宽松环境很好。
那夜,洪耿来访,我才知他是白塔镇某村的村干部。我常年居住在城市,对于乡里的事却有兴趣,喜欢听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拓宽我的眼界。洪耿说起近期一件事,我听得津津有味。
潮汕自古为农耕社会,因种种原因造成两个村誓不通婚,“老死不相往来”,世代相传,至今已一二百年,社会上通称“世仇村”。到了今天仍有这种可笑的陈规陋习,有年轻人两方相互爱慕恋爱,因两村有所谓“宿仇”,老一代还不同意,硬是拆散。如何把这陈规陋习、这尴尬的局面化成春风春雨?《睦邻通婚树新风》一文,是因洪耿笔勤,才在事情处理好之后留下这篇好文章。两个村最后破冰结束长年恩怨并结为睦邻友好乡村。作为村干部,洪耿和其他村干部等经过大量调查、解释,终于缔结为睦邻友好——诸多长者很累了,庆典活动结束之后,他们还有很重要的事项要做,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除了告诉祖先,还要禀告上苍。
觥筹交错时,人声鼎沸,笑语欢声,庆典的氛围热烈而欢快。一声声欢呼,一阵阵嘶叫,意味着隔阂解开了,沉默严肃的表情不见了,那么,和美和谐的氛围产生了,若干年后,大寨内、马头围应产生很多婚亲吧!
在洪耿笔下,“宿仇”化成祠堂檐下的春风春雨被记录下来,值得鼓掌。
说到笔勤,洪耿真不错,近年写了一百多篇散文在平台上发表。近期,陈耿洪主编一部同人丛书,洪耿也拿了几十篇“凑成一册”《老耿的碎碎念》。一个雨夜,他带着书稿来找我,想让我写篇短文附于卷首。我老眼昏花少读网上文章,对洪耿的大作读之较少。遂夤夜捧读书稿。
对于无故而来的狗,洪耿写道:它深深地看我一眼,没有以狗打招呼的方式叫一声。傲慢着,矜持着,以狗独特的坐姿固定在墙角,慢慢地像监控一样扫描着周边的环境。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贵族的影子……我发怒了,这只狗伤害了我的自尊。我站起来,狠狠地跺了一脚,它挪一挪位置,便盯着我看,我们对视着,僵持着。
洪耿写猫写狗写动物,却总能在短篇中捕捉出小故事。文章的见识如何,议论如何,假如没有说“故事”的本领,很难活起来。《我家来了一条狗》《我家走了一条狗》《那个早上》《两只猫》等都属这一类,有讲故事的本领,于是文章写得“活起来”。
如同口味一样,年龄越大越喜欢清淡一些,文章也一样,追求清淡有味是境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夏日看云,冬夜听雨,很平常却在有心人眼中是另一番滋味。我欣赏洪耿的行笔没有卖弄,也没有为自己涂口红。他平平实实写出自己的想法,清淡而有味,如《我是一个送奶工》等。
洪耿自己如何尽心尽力组建和支撑“尘世掠影”平台的正常运转,如何筹办和支持读书沙龙的发展……这些在他的文章中只字不提,我倒是希望他有空写一写,让读者了解其中的滋味。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到的一个不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