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民国年间,福建省泰宁县(今属三明市)县城有个定公庙,崇祀明初一位定姓县令,能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并被祀为名宦,这位定姓县官所做的贡献自是非同寻常。然而,更令人赞叹的是,他是在元末明初改朝换代中,一位被多数地方文献载为战死的元朝官员,并且还是回族人。一位元朝官员“战死”了,然而又当了明朝的地方官,并且因政绩突出被祀为名宦,您会不会觉得这里头的故事很精彩呢?更让您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回族定姓的始祖。
我们还是先从典籍资料了解一下这位定姓人物吧——据1921年《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定定,明高昌人,字伯安。明洪武间知泰宁县,尚行实,敦风化,作士气,升广德州同知,致仕。
高昌,今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辖区。广德州是明初设置的府以下、县以上的政区,州治设于今安徽省宣城广德市,辖建平县(今宣城市郎溪县)。定定因在泰宁县的政绩突出,在县官考评中得第一名,被升任为州一级的长官,但还没有赴任,就卒于泰宁。因而,我们在清光绪《广德州志》中没有查到定定的任职履历。而清康熙《泰宁县志》却详细记载了这位县官的从政履历:定定,明洪武九年(1376)至十二年知县,在任期间,修县署、县学,重建美济院、凿井等,因治理有方,“以考最,升广德州同知,致仕归泰宁,卒。邑民为之营葬。”泰宁后人为纪念定定为官期间的善政,为之建“裕民祠”,又名“定公庙”,塑像祭祀。清末民国时期,泰宁县农历八月十五都要为之祭祀。定定去世时间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享年70岁。
好了,这是明代地方官定定的资料。那么,此前的元朝时期呢?
据清雍正三年(1725)《定氏宗谱》载:“始祖伯安公讳定定,仕元顺帝为西台中丞,刚方自矢,劾举无所避,德业事功,炳著鉴史。”
西台中丞,是陕西行台中丞的省称,就是说定定是在元顺帝(1333~1370在位)时任为西台中丞的。
据《元史》载,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十月,顺帝依成例遣官到各地进行巡查,咨询民情疾苦,体察官吏贤否,任命西台中丞定定、集贤侍讲学士苏天爵巡京畿道。至正六年七月,“京畿奉使宣抚定定奏言御史撒八儿等罪,杖黜之,时诸道奉使皆与台宪互相掩蔽,惟定定与湖广道拔实纠举无避。”至正十一年(1351),定定任浙江平章政事。十五年(1355)十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纳麟哈剌统领水军万户等军,会本省平章政事定定进攻常州、镇江等处。”定定至此时仍在率军守备常州、镇江等地。
此时,来到了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节点上。据《新元史》载,至正十六年(1356),浙江平章政事“定定,三月丙申,明兵阵镇江,战殁”。又据《明太祖实录》载:“三月丙申,徐达、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等进兵攻镇江……守将段武、平章定定战死。”此时大多史料都称定定战死了。但《明太祖实录》又载:“洪武六年(1373)八月己丑,大同卫指挥王约率兵夜袭胡人之神仙寨,破之,执其平章定定以归。”这说明,在7年前的镇江之役中,定定并没有战死,而是逃脱了,退守至山西一带继续带兵抗击明军,“战死”者,或许是他的替身。但这次被擒,朱元璋并没有杀掉这个元朝遗将,大概是在了解到他当官的履历之后,认定这个人留着,对治理新朝有作用吧,遂于3年后的洪武九年(1376)将他派到东南的泰宁县做了县令。因为来自高昌的回族人定定,字伯定,历史上只有一人,并且历经元末明初,因此,可以断定,这位定定,就是曾经做了西台中丞的定定(1310~1379)。
定(dìng,潮音dian7(鼎7))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各姓中排在第500位以后,占全国人口的0.005%.
定姓在揭阳只有1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670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15%.
定姓来源有六:1.出自王姓,为西汉末年新莽王朝定胡将军王晏的后代,属以祖职为姓。王晏是西汉末年的守边将军,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改当年为始建国元年,升王晏为建威将军。王晏协助王莽镇压诸刘反叛,因此官升定胡将军。始建国三年(公元10年)春季,王晏率大军出渔阳(今北京密云)攻击匈奴,一直把匈奴赶至张掖(今属甘肃)边外。地皇四年(东汉更始帝刘玄元年,公元23年),新朝灭亡。王晏的后裔怕遭东汉皇朝清算,分散迁逃,其中有一支避于三危山地区(今甘肃敦煌),后又迁入宁夏吴忠地区,不敢再称王氏,而改以先祖官职称谓“定胡将军”4字为氏,称定氏、胡氏、将氏、军氏。2.出自伊斯兰教徒谱系,为元末陕西行台中丞、明初福建泰宁县令定定的后代,属以伊斯兰教徒谱系汉化为姓。定定即本文开头的主人公。据回族《定氏宗谱》载,定姓是“以伊斯兰教徒的谱系为基础而改写的汉字单氏”。定定的儿子定宝禄,以武功佐明,明洪武十三年(1380)被授为武昌卫指挥,后迁住江夏长虹桥(今属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街道),定宝禄后人自此以武昌为中心向全国各地拓展。3.出自蒙古族王孛儿只斤氏,为元代定王孛儿只斤·木忽儿的后代,属以祖爵号为姓。孛儿只斤·木忽儿为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王孛儿只斤·阿不里哥之子,封为蒙古定王。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爵号为氏者,称定氏。4.出自满族赫舍里氏,为清代三等轻车都尉赫舍里·定寿的后代,属以祖名为姓。赫舍里·定寿袭父职三等轻车都尉,以才勇升正黄旗都统,后改前锋统领,在证讨噶尔丹时阵亡,追授三等男掘。其子孙有以其名为氏者,称定氏。5.出自满族万旒哈氏,为清康熙皇帝的妃子定妃的娘家后代,属以姑祖母爵号为姓。康熙帝封妃子万旒哈氏为定妃,雍正帝继位后,尊其为皇考定妃,并在雍正元年(1723)将整个万旒哈氏由包衣身份抬入满洲正黄旗。定妃高龄至97岁薨,其族人有以先祖姑母爵号为氏者,称定氏。6.出自蒙古族海佳氏,为清代贵州大定(府治在今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总兵海潮龙的后代,属以祖职为姓。海潮龙累官升迁至贵州大定总兵,其后人有以其官职为氏者,称定氏。
定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清代,满族定吉哩氏,有汉姓为单姓定氏、丁氏。
今定姓主要分布于湖北和贵州等地,两省定姓人口约占全国定姓总人口的71%.
定姓的历史名人寥寥,除上述的定定、定宝禄外,笔者再也搜不到第3人。
揭阳的定姓居民落居于普宁南溪。
阿 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