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星星 林文君 见习记者 李思敏
推动乡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约17公里道路“白改黑”改造,提升约2200户农房风貌;推动榕城区炮台、地都、登岗三镇26个“央企助力项目”2个月内全部开工,率先在全市实现100%落地;发动社会力量解决进贤门大道与揭阳大道交叉口沥青路长年破损问题……自去年4月担任榕城区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以来,曾庆敏履职尽责、忘我工作,凭借村镇建设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荣获全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夙兴夜寐,跑出镇村建设“加速度”
深夜12时,曾庆敏的办公桌上铺满了地都、炮台、登岗三镇风貌提升的施工图纸,电脑屏幕上还亮着项目进度的甘特图。自从他来到榕城区住建局工作,并加入榕城区“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专班后,这样 “白天忙工作、晚上加班干”的连轴转状态,就成了他的日常。
去年4月,曾庆敏刚从榕城区东阳街道党政办调入榕城区住建系统,恰逢地都、炮台、登岗三镇八村26个项目纳入“央企助力镇村建设”清单。机遇可贵,考验亦如泰山压顶。“法定公示程序需耗时近一个月,留给实质性推进的时间仅剩一个月。”曾庆敏说。
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曾庆敏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的同事们,秉持“抢时间、拼效率”工作作风,深入钻研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白天他扎根一线,实地协调项目进度;夜晚他伏案工作,仔细核对施工计划、分析优化方案,力求以最短时间实现项目突破。面对建设中的难点堵点,他们坚持问题导向,不分昼夜深入施工现场,联动施工、设计单位协同攻关,全力推动项目提速。在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累计完成约17公里道路“白改黑”工程,助力约2200户农房实现风貌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与此同时,曾庆敏还发挥出身基层优势,通过多次走访、摸查,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亟需改造的砂松南路、南陇巷道等多条村道、巷道,借助“央企助力”契机完成道路硬底化建设共计15.39公里,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让榕城区“百千万工程”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心系群众,攻克路口破损“老大难”
此前,市区进贤门大道与揭阳大道交叉口处路面,因长期受到重载货车碾压等,破损情况突出,不仅成为群众出行的 “心头患”,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曾庆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去年11月,他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路口进行彻底翻新改造。
考虑到该路口车流量密集,若采取全封闭施工可能引发交通瘫痪。经反复研讨,曾庆敏与施工团队制定了精细化疏导方案:在榕东路口设置引导标识,将车流分流至进贤门大道南侧车道,临时占用半幅路面确保车辆行人正常通行,同时采取夜间错峰施工模式降低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去年11月12日上午施工队进场后,首先对破损沥青路面进行铣刨铲除;当晚10时启动车流引流,同步实施全封闭沥青铺设;至隔天中午12时全面完成修复,恢复车辆通行。”曾庆敏向记者介绍说,该工程采用高速公路标准的高强度沥青进行铺设,自翻新至今路面未再出现任何裂痕,路口通行安全系数与通行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
在曾庆敏身上,以“民生微实事”为切入点撬动“大民生”的事例俯拾皆是。他积极投身榕城区17条风貌带整治提升工作,参与中山路、西马路等4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又牵头编制“全区现状污水管网一张图”……始终怀揣为民初心的他,正以务实行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榕城大地落地生根、次第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