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娜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升阅读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结合学生阅读现状,从活动设计、方法指导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悦读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倡自主悦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阅读真正的需求,才是让其喜欢上阅读的核心动力。
(一)全班参与,共创读书环境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全员阅读的氛围,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开展“每人献两本,共享百本”图书共享活动。依托班级图书借阅平台,组织读书分享会、故事接龙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从各种渠道借阅书籍,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翻阅。
(二)家校配合,营造良好氛围
为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利用家长会、家访、校讯通等平台,向家长进行宣传。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邀请阅读习惯良好的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经验,以“个别带动整体”的方式,逐步形成“亲子共读” 的家庭阅读氛围。
二、按需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一)根据年段推荐书目
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会向他们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年版的名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孙漂流记》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等。通过与学生访谈,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列出详细书目供学生选择。而对于低年级学生,则推荐绘本、童话集,如《安徒生童话》《逃家小兔》等,帮助他们建立阅读兴趣。
(二)依托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学完 “古典名著” 单元《景阳冈》《草船借箭》等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或其他名人故事;学习完《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后,推荐学生阅读革命题材作品,如《红岩》《小兵张嘎》,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利用榜样带动同学
针对学生阅读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定期组织各小组通过“阅读推荐卡” 分享好书。卡片需包含书籍内容简介、精彩片段摘录及推荐理由,以此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每学期评选一次“阅读小明星”,作为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同时,鼓励 “阅读小明星” 在班级中分享阅读心得,发挥示范作用。
三、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教学中,我着重从指导学生有序读文、学会分步阅读、学习边读边想边记、课堂教学精讲多读、课内联系课外阅读等方面加以指导。例如,学习《鲸》一文时,引导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 “海洋生物” 章节,通过对比说明文语言特点,加深对课文说明方法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读写有机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一)养成积累习惯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定一个名字,如“采蜜集” 等。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做好归类。针对感受深刻的文章,撰写读后感或书评,教师定期进行批阅反馈,并开展“优秀读书笔记” 评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重视仿写训练和效果
这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学习了《穷人》一课,我让学生对原文进行了续写。续写时,引导学生学习原文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的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同时,组织读书摘抄比赛、读书笔记展览、读书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并将优秀习作汇编成班级作文集,在家长会中展示,增强学生成就感。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爱读书。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实践中的“厚积”,方能实现语言表达与写作中的“薄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