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共赴“数字之约”!这…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
·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
·党建引领促创建 实…
·早稻喜开镰 奏响丰收…
·“粤车南下”有望今年…
·助推“揭阳制造”走向…
·铁肩担使命 助力“…
·“航天故事打开世界了…
·AI赋能!新能源汽车…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光伏大棚+循环水养鱼…
·揭西县人民检察院党组…
·海边乡村出了位“辣椒…
·探索高校高中协同育人…
·“五金杯”篮球联赛在…
·让古城烟火气更迷人
·兴·揭阳
·以代表履职为针绣活古…
·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
·颜值跃升添魅力 功能…
·揭阳古城拟建遗址公园
·“量”变促“质”跃,…
·赞人大护城
·网来网往
·深入践行“五个坚持”…
·以文艺为炬 点亮红色…
·强化备战打仗使命担当…
·以“演”筑防 以“…
·埔田镇推进联城带村片…
·绘就和美乡村幸福画卷
·壮大非遗根脉 传承…
·揭东区领导带队开展“…
·新亨镇加速推进风貌整…
·锡场镇组织开展送凉茶…
·潭王蓝康红军小学加强…
·警惕涉高考骗局花样翻…
·退伍军人当书记,带出…
·世界首台500兆瓦冲…
·绿色甲醇首次加注国产…
·浅谈如何通过悦读活动…
·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赖清德“谋独”越深,…
·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
·今年以来银行绿色金融…
·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迈…
·农行揭阳分行推出“抵…
·揭阳农商银行“榕江”…
·海洋经济概念股逆市掀…
·上半年公募基金累计分…
·美味点心在市井
·白切鸡
·姥姥的“防暑汤”
·青椒肉丝
·莴笋炒鸡蛋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以代表履职为针绣活古城肌理 用法治监督作线串起千年芳华
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多维助力千年文脉保育活化

时间:2025/7/3

 

榕城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多维助力古城保育活化。通讯员 摄

  □记者 陈星星 林文君 见习记者 李思敏

  通讯员 郑泽帆 陈 琳

  揭阳古城小巷中飘浮的茶香,浸润着人大代表走访收集的民生温度;飞檐下丈量的砖纹,镌刻着学术团队解码历史的严谨足迹;居民在代表联络站里反映的截污管网优化改造诉求,最终化作东风河清亮的水波……近年来,榕城区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创新运用“代表联络站+古城”模式,扎实开展古城调研视察和相关工作的监督,做好古城专题调研的深化和成果转化,让千年古城在人大代表的步履间重焕生机。

  调研问需,推动民生实事与代表履职双提升

  在西马街道滘墘社区的小巷深处,区人大代表,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少娜的公益凉茶摊氤氲着茶香,更浸润着民心。居民在此休憩畅谈,一来二去,大家就把生活里的难处、想解决的事都说了出来。一杯凉茶,成了沟通的媒介,也使杨少娜“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生动实践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美谈佳话:2023年完成绍兴路、张厝巷等路面硬底化,破解居民“出行难”;2024年更换全辖区太阳能路灯,守护夜间出行安全。在古城保育活化中,她主动将工程与民生痛点绑定——组织清淤下水道、整治臭水沟,解决环贵园卫生顽疾,既为古城改造奠定基础,更让群众感受到温暖与便利,悄然建立起对古城更新的情感认同。

  杨少娜的基层实践,正是区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履职的鲜活样本。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打造“代表联络站+古城”模式,使联络站成为民声转化的枢纽。依托中山、西马、新风等代表联络站,代表们深入街巷调研,将居民心声凝聚为精准建议。新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洁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扛牢责任担当,把征迁对象当家人,坚持在政策框架内为群众争取利益最大化,有效助力古城改造提升工程。居民王大爷一句“新风社区挨面桥年久失修”的担忧,经代表们推动,不仅桥梁得以加固,周边河道更添安全护栏。目前,该模式已推动古城核心区西湖公园改造升级、东风河和莲花心池截污管网优化设计、玉滘溪丁府段加装防护栏等一批民生实事的落地,使民生痛点化解为安心笑容。

  古城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亟需代表以智慧与韧劲破解治理难题。区人大代表,中山街道永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潘玉波深耕基层30余载,将征拆巧妙比喻为“处对象”——用心用情、循序渐进,他说:“征拆各环节要步步走稳。群众从拒接电话到主动交付钥匙、地契复印件,这就是群众工作的进步。”区人大代表,东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卫忠则用“铁脚板”丈量民情:带领团队月余完成2000米风貌带清拆。“一碗水端平是底线”,面对清拆导致的如厕难等民生难题,他既做群众安抚者,又当施工协调员,推动东门直街示范路征拆提前完工。

  在推动民生实事与代表履职双提升的同时,区人大常委会更着力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组织他们参与监督、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为古城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2021年换届以来,辖区内市人大代表在市人代会议上提出《划转市直管公房产权给榕城区》《抓紧抢救揭阳古城濒危历史建筑》等11件建议;区人大代表在区人代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启动赐书楼修缮保护》《关于开展谢氏祖祠保护修缮》等18件建议,均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市人大代表林工程师在参与古城古建筑修缮监督工作时,凭借专业知识提出“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修缮方案,被施工方采纳,有效提升了修缮效果。这些聚焦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金点子”,从政策、文脉、技术等多维度发力,为改善古城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供了长效保障,最终惠及千家万户。

  立法监督,构建古城保护与发展长效机制

  为筑牢古城保护法治根基,区人大常委会依托省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法律专业代表和顾问深入古城开展专项调研。调研中,法律专业代表与顾问深入街巷调研,敏锐发现部分商业开发存在破坏历史风貌的风险隐患,随即推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揭阳古城保护条例》立法建议。在后续立法过程中,全力配合协调,组织商户、居民、专家等各方参与座谈会30多场,广泛吸纳民意,对法规草案提出38条精准修改建议。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揭阳古城保护条例》最终颁布实施,不仅为千年古城披上了坚实的“法治铠甲”,还使垃圾分类箱取代巷角垃圾堆等文明现象成为常态,让法治意识真正浸润民心。

  不仅如此,区人大常委会还以立法为基础,将监督职能向纵深推进:以《揭阳古城保护条例》《文物保护法》等法规为依托,通过听取审议、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构建起多维监督体系,对古城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建筑遗存维护等工作实施精准监督。其中,历时7年的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调研尤为突出,调研团队走遍古城每个角落,在一处不起眼的老宅中发现了研究当地科举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期间累计登记文化遗产130多处、测量重要街巷72条、完成碑刻匾额拓片120多通、收集各类文献史料1414份,整理形成近万字调研报告,不仅厘清了130多处建筑单体的人文历史与建筑价值,还发现一批古遗址,纠正了历史认知偏差。这些成果推动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古建筑及环境风貌维护导则等指引文本的编制,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立面3D测绘、历史地理信息调研等工作的开展,最终获得了省人社、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的高度肯定。通过监督闭环,区人大常委会将立法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保护行动,让“纸上条例”真正成为“地上风景”。

  区人大常委会秉持“不仅立规矩,更要抓落实”的理念,推动条文规范与实地勘察呼应、立法刚性与监督柔性融合,形成立法保护与监督同频共振的工作模式。

  专业赋能,焕发文脉更新与成果转化新生机

  区人大常委会以专题调研为重要抓手,推动古城保护的成果转化。首先,联动学术力量构建研究体系,联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团队开展古城形态演化、古建筑遗存专题研究,对古城及相关碑刻进行专业传拓、整理释文,并收集文献记载的灭失碑文,最终编撰并出版“揭阳古城研究丛书”——《环城榕色》《玉带萦瓠》《世济其美》《乐石吉金》等4部著作,从历史人文、城市地理、建筑美学等多维度为保育活化提供学术支撑,成为研究和保育古城的重要基础资料。其次,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不仅对120处历史文化遗产调研点挂牌保护,更上线“环城榕色”官方小程序,以语音讲解和景点标记实现“云游古城”;同时联合文旅部门举办“乐石吉金——揭阳古城金石拓片展”,通过数字化手段与线下展览结合,让市民游客深入感受古城文化底蕴,营造古城保育活化的良好氛围,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专业赋能文化活化,不仅让古城在学术研究中重拾历史坐标,还催生出充满烟火气的古城叙事,让千年古城焕发双重生机。

  晨光微亮时,粿汁摊阿伯舀起金黄卤汁,对隔壁竹编摊阿姐笑道:“你看这青石板路都被游客踩得发亮咯!以前凌晨4点出摊只听得到鸡打鸣,现在6点未至,已有游客举着自拍杆循香而来,寻觅沉淀在时光里的老城滋味。”昔日的静谧街巷,正蜕变为镜头里的烟火剧场,成为“网红打卡地”,文化价值在传播中延续,经济收益在烟火里生长,这正是当下古城日常最生动的注脚。

  在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古城保育活化成效显著,环境持续优化,影响力不断攀升,全民守护氛围日益浓厚。接下来,区人大常委会将始终紧扣党委的中心工作,发挥好人大职能和代表作用,综合运用好听取审议、调研、执法检查等监督方式,组织代表深入一线调研走访,助推“百千万工程”、古城保育活化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