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受益
林受益简介
林受益(1901~1990),名谦,字受益,晚号谦叟。揭阳渔湖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广东分会会员。192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教于潘天寿等名家,画作古朴苍润,高秀雄浑,被潘天寿誉为“已能脱绝烟火”。毕业后与曾幻一、陈文希、陈宗瑞等在汕头新兴路创办春阳绘画社。曾任《汕头民国日报》广告部美术设计、省立岭东商校、汕头市立女中、潮州金山中学、惠来中学等多所学校美术教员。先后任职揭阳工艺厂、岭东书画社、汕头画院。擅花卉,尤精画枇杷,多以秃笔写叶茎,淡墨或参以淡色点染。书法受吴昌硕书风影响,雄强厚重。
为怜质素却燕支,想见临池泼墨时。
花尚有灵应梦笔,羡君此去艺声驰。
1926年,林受益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因家乡父母年老,归家以尽人子之孝。诸闻韵先生惋惜之余,题诗相赠,表达了老师的肯定和期待之情。
擅花卉自出机杼
往往笔态墨纵,不拘成法,笔势奔驰,给人以苍劲雄浑、貌拙气酣之感林受益的画风受到海派吴昌硕、任伯年的影响,兼受上海美专西画的熏陶,博采众长,既有缶翁神韵又兼具西画色彩之绚丽。他以花卉见长,自出机杼,特别是寿桃、枇杷更属精品,兼擅山水。
其花卉果蔬,往往笔态墨纵,不拘成法,笔势奔驰,给人以苍劲雄浑、貌拙气酣之感。清代郑绩认为,花卉之作,不论工意,“不徒写其娇艳,要写其气骨”,林受益作品有“写其气骨”之法。
林受益以画知名,其书法功底深厚,擅碑隶,攻颜真卿楷书和赵体行书,晚年糅为一体,其书如古树老藤,苍劲有力,自信淡定。
吹尽黄沙始到金
历尽挫折、磨砺,依然能苦中求乐,泼墨挥洒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精品林受益古稀之年历尽挫折、磨砺,依然能苦中求乐,寻找生活之乐趣、艺术之源泉,泼墨挥洒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精品,焕发创作的第二青春。这时期他的作品大多篇幅较大,而笔墨酣畅老辣,神采飞扬。
1974年,因机缘巧合,林受益与刘海粟恢复通信,自此师生鸿雁飞书,探讨技艺。林受益深得刘海粟赏识,其每与人谈及林受益,总称他是“我美专之光”,见他晚年新作品时,遂欣然命笔,为画作题跋,书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追忆其人品画格
爱才而不论门第地域,精心培育和影响很多书画家“画品即人品,人格即画格。”这是林受益常说的话。他一生为人处世,艺术创作都在实践这一格言。1987年,林受益的作品在广州举行的展览会展出,羊城书家曾景充见其《紫藤》,叹为观止,诗曰:识画无钱惹恨愁,藤花飞去愿未休。倘得谦翁为赐笔,艺事花缘两相酬。林受益得知此知音,即“赐画以慰夙愿”。林受益家人谈及,家中曾于中秋节断炊,适逢一学子来访请教,无以招待,他挥毫画了一筐蔬菜、一芋头、几块饼、外加一只鸭,与学生一起过了一个有“饼”有“芋”的中秋节。东坡式的达观,使林受益度过了人生的严冬酷暑。虽生活拮据,但林受益却具颜回之乐,每有一点收益,他总先想到受困之学生,屡“巧借名目”接济之,让学生受之心安。
林受益爱才而不论门第地域,精心培育和影响很多书画家。每有求教者,他均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丝毫没架子。人们尊重其人其艺,他是潮汕画坛的佼佼者。
文字整理:黄丽丽
部分资料来源于《揭阳日报》《杨家园》《古穆刚劲·林受益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