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
·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
·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
·在探“新”路上留住美…
·汇聚志愿之光 筑就…
·坚持新发展理念 持…
·项目填补我市高端乳品…
·全力以赴抓发展、保平…
·凝聚行业力量 赋能…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助…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通信基站风波调解记
·指压板风靡养生圈,使…
·匠心筑梦
·全力灭蚊防病 护航…
·兴·揭阳
·商务部回应批准稀土出…
·课堂里的世界粮食日
·超4100家境内外互…
·小学至初中信息技术课…
·浅析初中生帮扶结对学…
·269款万能险产品披…
·商户云贷及小微快贷
·中国银行陪伴职场新人…
·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 …
·AI主题景气延续 …
·年内募集规模超10亿…
·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
·靶向攻坚解难题 架…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
·筑牢联防联控防线 守…
·推进村道巷道硬底化 …
·绘就乡村蝶变新景 …
·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
·立德树人担使命 用心…
·深化两地交流合作 助…
·助力塌方抢修 守护灌…
·普宁公安破获2宗盗窃…
·以红色之光照亮少年逐…
·开展2025年全市小…
·举行“保育教育质量提…
·材料作文“道德品质”…
·这些防蚊灭蚊实用指南…
·以情育心,锤炼学生的…
·百合鸭汤:秋季润燥的…
·“豆沫”里的烟火深情…
·锅 茶
·黄焖羊羔肉
·鱼香茄子
·洋葱炒土豆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小学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过渡优化策略

时间:2025/10/17

  □ 陈杰夫

  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推进,信息科技课程愈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涵盖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多个方面。然而,小学与初中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上存在断层,导致学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现兴趣下降、能力脱节等问题。因此,实现小初信息技术教育的平稳过渡成为重要课题。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其协作性、实践性,为这一过渡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小初信息技术教学衔接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目标断层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侧重于基础操作技能,如打字、绘图等,强调趣味性;而初中则引入算法思维、数据处理等进阶内容,要求学生具备逻辑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目标的跳跃式衔接让学生难以适应,常感力不从心。

  (二)学习方式转变困难

  小学课堂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学生依赖性较强;而初中强调自主探究与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变,使得部分学生出现“不会学”“不敢问”的现象,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三)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由于小学阶段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不均衡,学生进入初中后,技术水平呈现明显的参差不齐。这种个体差异给统一教学带来挑战,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分化明显。

  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融合建构主义与社会互动理论,强调在协作中建构知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促进知识整合: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学习经验,弥补个体知识与技能短板,助力实现从“操作技能”到“思维能力” 的过渡。

  提升学习动机:真实的探究任务与同伴间的互助协作,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有效降低学习焦虑,显著提高学习兴趣。

  发展高阶思维:探究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培养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合作探究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协作环境

  教师结合学生的技术水平、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分组,采用“异质分组”策略,确保每组整体能力均衡。同时推行“小导师制”,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技术顾问”,帮助后进生融入团队。

  (二)设计阶梯式任务

  针对衔接期学生的能力特点,设计由浅入深的探究任务。以“数字作品创作”主题为例,可设置三个阶段任务:第一阶段聚焦小学技能复习,如制作个人电子名片;第二阶段侧重技能整合,通过设计班级宣传海报,强化排版与素材处理能力;第三阶段引入计算思维,引导学生用简易编程实现作品动态效果。任务环环相扣,助力学生实现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强化过程指导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提供任务清单或流程图模板、组织阶段性分享会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多元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既关注作品完成度,也重视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度、方案创新性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设立“最佳协作奖”“创意之星”等激励奖项,从多个维度肯定学生进步,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在我校七年级实施合作探究模式一学期后,取得显著成效:课堂参与率提升至92%,学生数字作品质量明显提高,85% 的学生反馈“更愿意主动尝试软件新功能”。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适应期缩短,课堂学习氛围更趋积极。

  但实践中也暴露一些问题,如部分小组存在分工不均、任务推进过程中时间把控难度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任务设计,在任务初始阶段明确小组内部分工;同时加强课堂时间管理指导,借助在线协作工具提升小组协作效率,确保合作探究模式持续发挥实效。

  小学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过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其独特优势,为破解小初衔接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教师需立足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创新教学设计,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通过科学构建协作环境、设计阶梯式任务、强化过程指导与思维引导、实施多元评价等措施,切实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最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平稳过渡。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