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秋末节气,暑热还未完全褪去。一碗既解得了秋之燥与热,又补得了身体之虚与乏的百合鸭汤,不似浓汤般厚重腻口,也不似清汤般寡淡无味,而是将鸭肉的鲜醇与百合的清甜揉进一锅温热里。
这道寻常百姓家的汤品,用简单的食材、朴素的做法,熬煮出了“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温柔慰藉,更是对身体的细致呵护。





□记者 陈洁丹
通讯员 纪微萍 文/摄
秋季汤品 家常美味
百合鸭汤的诞生,紧扣中医“药食同源”理念与季节养生需求。中医认为鸭肉性凉、百合性平,二者搭配能缓解秋季干燥不适,是民间遵循“夏补凉、秋润燥”传统形成的经典汤品,长期稳居家庭滋补首选。
鸭肉是优质蛋白来源,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可快速补充体力;百合含黏液质、维生素及多种生物碱,二者结合实现“补而不燥”。且煮制时食材营养融入汤中,既保留营养又便于消化,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
它的特点十分突出:一是口感上,鸭肉酥软不柴,百合清甜软糯,汤汁鲜醇无腥,尽显食材本味;二是功效上,区别于传统滋补汤品的油腻,它清热不寒凉、滋补不厚重,能平衡身体状态;三是食材常见、做法简便,无需复杂调料,完美契合“清淡养生”饮食理念,四季皆宜,尤其适合夏秋季节。
匠心制作 把控细节
百合鸭汤不仅营养丰富,食用还不易上火。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易消化吸收,能及时补充身体过度消耗,还兼具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制作这道汤需准备鸭腿、百合、盐、姜和少量白糖。第一步,将鸭腿剁块洗净,冷水下锅焯水;百合提前浸泡备用。第二步,焯水后的鸭肉捞出洗净表面浮沫,往锅中加足量清水,放入鸭肉和2片姜,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适量盐、一小勺提鲜的白糖,再放入泡好的百合。第三步,再次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约40分钟至鸭肉熟透,一份鸭肉鲜嫩、汤汁鲜美的百合鸭汤就完成了。
制作时需注意三个关键细节:一是鸭肉焯水必须冷水下锅,若用热水,肉表面蛋白质会迅速凝固,锁住内部血水,导致汤有腥味;二是干百合泡发后若有硬芯,需剪去硬芯部分,否则炖煮后口感生硬,鲜百合则要在最后30分钟放入,避免煮烂化在汤里;三是炖煮全程尽量用小火,大火易让鸭肉煮老,且会使水分快速蒸发,导致汤味浓郁过头,失去清爽口感。
口感鲜醇 秋日慰藉
喝一碗温热的百合鸭汤,最先感受到的是味蕾的舒适——汤汁入口鲜醇清润,没有丝毫鸭肉的腥气,只留食材本身的清甜,咽下去后,喉咙处还留着淡淡的百合香。
再尝鸭肉,肉质酥软却不烂散,轻轻一抿就能脱骨,纤维间吸满了汤汁的鲜味,嚼起来毫无柴感,每一口都带着淡淡的肉香,既满足了对肉食的渴望,又不会觉得油腻。百合在汤中炖得软糯,咬开时能尝到自然的清甜,还带着一丝韧感,与鸭肉的咸鲜形成巧妙平衡。
喝完汤、吃完肉,身体会慢慢泛起温和的暖意,却没有燥热感,反而觉得浑身通透舒畅。尤其在食欲不振的午后或傍晚,一碗百合鸭汤下肚,不仅肠胃没有负担,还能快速补充能量,让人从味蕾到身体都得到放松,既有饮食的满足感,又有养生的轻盈感,是秋季节里难得的饮食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