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锐磊
小区业主纠纷、被他人宠物袭伤、知识产权维护等民生关键“小事”,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得到科学解决方案,这让许多市民感受到《民法典》的惠民之处。《民法典》颁布已经好几年,早已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守护百姓生活的“权利宝典”。近日,记者采访部分市民和法律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学法、普法故事。
维护合法权益须“知法”“用法”
法治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民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群众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得“知法”,然后才能“用法”。对此,律师郑洁生说:“很多看似棘手的民生小事,其实都能在法律中找到解决方案。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邻里协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安装、养老服务的权益保障、职场中的人格尊严维护等,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我认为普法工作不是要求每位公民都成为法律专家,其核心目标在于培育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使尊崇法律成为社会共识。”
学法让群众在维权方面获益,让他们对“知法”“用法”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强的学习动力。市民徐芳依说:“我有个高中同学是律师,平时喝茶聊天会聊些法律的故事,对我来说就如同普法。在她的影响下,我慢慢学会了关注法律知识,主动学习类似《民法典》之类的法律条文。去年的一个晚上,我饭后散步,不小心被一个人牵着的狗咬了一口,双方在赔偿方面谈不拢。我打电话给律师朋友,她赶过来和对方交涉,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让对方心服口服,让我十分震撼。”
高中政治教师陈杰真说:“法律是我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我们都会把一些法律知识穿插其中,让学生初步培养起法治意识。我认为,提升个体‘法商’(即法治商数,对法律的认知、遵守及运用能力),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强化中小学法治课程,同时,还需要将法律素养纳入社会评价体系。我经常建议学生有空多观看报纸、电视的普法节目,以案说法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入浅出了解法律条文,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走人情关系不如善用法律手段
“成年人的世界,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彩礼、离婚财产分割、抚养权纠纷,消费领域的知假售假、预付式消费纠纷,劳动领域的欠薪讨薪、工伤赔偿等纠纷,都有可能让人焦头烂额。在现实生活中,‘走人情关系’‘找熟人打招呼’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在碰壁之后找法律维权,有可能错过最佳的维权时机。如涉商业秘密、网络消费维权纠纷等,在诉讼时限上就有时间限制。善用法律手段,在当今社会来说,是科学处理纠纷的明智之举。”广东广师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林佳庆如是说。
遇到事情“走人情关系”“找熟人打招呼”,这是不少成年人的传统处事方法。近年来,随着群众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增强,善用法律手段逐渐被更多人认可。
市民蔡璐璐说:“我平时喜欢旅游和摄影,拍摄的图片也经常发在微信朋友圈。前年,有朋友发现一个自媒体发布的一则文稿配图,和我拍摄的一组图片极其相似,就问我是不是供图给对方。我通过查看朋友发过来的链接,对照自己拍摄的图片,可以肯定对方就是盗用我的图片,这就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我不认识对方,就算认识,一个弱女子也很难让对方服软,思前想后,只能通过律师去维权。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办,对方‘偷吃鸡肫心里知’,我委托的律师找上门要说法的时候,他一下子就妥协了。”
让普法更接地气更贴近民生
法治宣传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司法部门的普法活动不是法典的“复读机”,而是生活的“翻译器”,让法律条文融进烟火生活,展现“法的温度”。
市民吴小凯说:“我平时喜欢看普法节目,报纸、电视的普法往往聚焦民生‘小案’,将相关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让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不少法律知识。比如《揭阳日报》民生版面的‘法庭内外’栏目,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性、知识性。”
记者通过查阅“揭阳司法”官方公众号发现,我市司法部门经常在全市各地举办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普法活动,传播了法治正能量,助推平安揭阳、法治揭阳建设。10月28日,市司法局联合榕城区司法局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约20人,到榕城区仙桥街道永东村开展揭阳市千场志愿服务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暨“敬老月”法治宣传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拓展法律援助服务。近日,市司法局和普宁市司法局组织专业力量走进普宁市区,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公共法律服务润民心——揭阳市千场志愿服务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将贴心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11月22日,榕城区司法局联合区普法办、共青团榕城区委等单位,在岭南书院(揭阳东湖书院)举办主题为“法治护航成长路,家校共育向阳花”的普法宣传活动,深度解读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法律责任,为推动“法治榕城”建设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生动样本。
在各类普法活动中,主办方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揭阳法治故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市民陈怡玲说:“现在,我身边很多朋友遇到事情都会主动查阅相关法律条文,现在资讯发达,学法很容易,只要用心学习,就能把生活的方方面面融进法治。维权并不困难,关键是要知法、懂法、善用法,这样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