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寒风卷着冷意,市民们最贪恋的莫过于一锅咕嘟冒泡的砂锅土鸡煲。砂锅里慢炖出的金黄浓汤,裹着紧实弹嫩的土鸡肉,吸饱了香菇的鲜与葱姜蒜的香——热气氤氲间,暖意顺着舌尖漫遍全身。这口藏着烟火气的美味,驱散了冬日的寒凉。







□记者 陈洁丹 通讯员 陈吉宜 文/摄
温补传奇:始于江南乡野
相传,砂锅土鸡煲始于江南乡野,是旧时农户冬日的暖心家常,他们将自家散养的土鸡,配上山中采撷的干香菇,以砂锅慢焖锁鲜,既抵御严寒,又物尽其用,后来渐成风靡各地的经典佳肴。
这道菜在冬季食用恰逢其时:砂锅恒温慢炖,能锁住食材本味,温热入口可快速暖身养胃,契合“冬补”之道;肉质软烂、汤汁醇厚,极易消化,适配肠胃功能薄弱的人群。
土鸡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脂肪含量远低于肉鸡,滋补不腻;干香菇饱含膳食纤维与多种维生素,能增强免疫力;葱姜蒜不仅去腥提香,更含天然抗菌抗炎成分——荤素平衡间,既补能量,又养身心。
匠心烹制:解锁鲜醇密码
美味的佳肴,往往源于优质的食材,辅以简单的烹饪方式。砂锅土鸡煲便是这样一道能够温暖人心、滋养胃部的佳品。
制作土鸡煲时,需要土鸡、香菇、葱、姜、蒜、洋葱等食材。首先,土鸡洗净斩成3 ~ 4厘米的方块,冷水下锅,加3片姜和1勺料酒,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后再煮3分钟,捞出用温水冲洗沥干;其次,干香菇用40℃温水泡发30分钟,过滤泡菇水备用。再次,砂锅擦干后小火预热,放入洋葱块、剩余姜片、蒜瓣和一半葱段炒出香味,倒入土鸡块和泡发好的香菇,翻炒至表面微焦,再用生抽、老抽、蚝油、白糖、十三香及过滤后的香菇水调成酱汁,沿锅边淋入翻炒均匀,盖上锅盖转小火焖煮15分钟(中途开盖翻拌一次,避免粘锅)。最后,关火后焖3分钟,撒上剩余葱花即可趁热食用。
吃完鸡肉后,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汤,大火煮沸后可依次涮入玉米、豆腐、娃娃菜等耐煮易吸味的配菜,让温热的汤汁包裹着不同食材的鲜香,暖心暖胃又解馋。
制作时需要注意:土鸡焯水需用冷水,才能充分逼出腥味;捞出后忌用冷水冲洗,以防肉质收缩变柴;砂锅需小火慢烘预热,避免骤冷骤热开裂;焖煮全程保持小火,可防止酱汁糊底。涮煮配菜建议优先选择耐煮易吸味的食材,先放入玉米等耐煮品类,最后放蔬菜,口感更有层次。
鲜醇入味:一口暖透身心
刚上桌的砂锅土鸡煲,冒着氤氲热气,开盖瞬间,鸡肉的鲜醇、香菇的醇厚与葱姜蒜的辛香交织迸发,瞬间缠绕鼻尖。琥珀色的汤汁咕嘟翻滚,裹着块块紧实的土鸡,香菇吸汤汁后饱满发亮,洋葱在锅底浸润得甜润多汁。夹一块鸡肉,紧实不柴,轻咬便有鲜汁在口腔迸发,酱汁的咸香与回甘交织,尽显土鸡本味;香菇软糯入味,每一丝纹理都浸满肉香与酱香,连锅底洋葱都变得清甜多汁。
汤汁堪称灵魂,趁热舀一勺喝下,温热滑过喉咙,暖意从胃部迅速蔓延至全身,驱散冬日寒凉。吃到酣处,加入清汤涮煮:豆腐吸饱汤汁后软嫩入味,玉米的清甜、白菜的爽口,中和了肉的厚重,让味蕾持续保鲜。
冬日佳肴:不止舌尖慰藉
砂锅土鸡煲的魅力,藏在“慢”与“真”里——没有复杂调料,只用朴实食材与耐心慢炖,煮出最本真的鲜醇。它不仅是驱散寒意的美食,更是凝聚亲情的纽带。
一家人围坐桌前,看着砂锅内热气翻滚,夹菜、聊天、喝汤,暖意既来自食物的温热,更源于彼此的陪伴。味蕾被鲜醇包裹,心里满是踏实的幸福感。
围炉共食的时光里,热汤暖身,陪伴暖心。一口土鸡,一勺浓汤,搭配涮煮的各色配菜,每一口都是对冬日的温柔回应,让平凡的日子因这锅烟火气,而变得格外温暖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