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思敏 通讯员 李福明) 近日,由岭南书院·揭阳东湖书院与榕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主办的“城市文化遗产框架下的地方实践——榕城古城活化的本土化策略”专题分享活动在揭阳东湖书院举行,旨在汇聚本土智慧,为榕城古城的保护与活化探索可行路径。
活动举行了赠书仪式。韩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欧俊勇向书院捐赠了一批涵盖潮学文化、城市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书籍,进一步丰富了书院的地方文献资源。
在专题分享环节,欧俊勇从榕城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切入,系统梳理了这座始建于秦汉、重建于宋代的古城脉络。据介绍,古城核心区总面积120公顷,现存各级文物60处,其中包括揭阳学宫、古榕武庙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保留了“五门三滘廿四巷”的独特水系格局与“水城小苏州”的风貌特色。分享中,他还深入剖析了当前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部分文物沉睡、价值挖掘不深”“河道环境修复缓慢”等问题。
在策略探讨环节,欧俊勇结合古街巷修复、非遗技艺传承、老建筑功能更新等典型案例,阐述了“以文物实证为核心、提炼文化独特价值”的活化逻辑。互动环节中,参会者围绕“古城活化如何平衡民生需求与遗产保护”等话题踊跃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