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彬彬 通讯员 杨天佑) 艾灸,本是用以祛湿逐寒的养生之法,在秋冬季节尤其受市民欢迎,但若操作不当,极易让居住之所陷入“上火”之险。
近期多地发生因艾灸操作不当而引发的火灾事故,给市民的养生安全敲响了警钟。消防部门提醒,市民在室内熏艾时务必远离易燃物,正确操作、规范熄灭,真正做到科学安全养生,避免“看不见的火源”悄悄烧家。
有媒体报道,近日,宁波市镇海区一自建房的顶楼房间突然起火,屋内被烧得一片狼藉,据户主描述,事发时他的女儿在屋内熏艾条,期间有火星掉落引发火情,他们发现后及时用水扑灭,没想到残余火星二次复燃,导致火灾发生。无独有偶,北京石景山区一户居民家中也发生类似火情,消防员在现场发现沙发表面有被烧焦的痕迹,初步判断是户主在沙发上进行艾灸,未燃烧完的艾灸灰烬掉落在沙发缝隙等隐蔽区域,引燃可燃物所致。
为何市民常用的艾灸古法养生方法会有如此严重的火灾隐患呢?对此,消防部门表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艾灸产品大多由干燥的艾草制成,燃烧时中心温度可以迅速达到700℃以上,这样的高温早已超过了纸、棉、麻等物品的燃点,一旦接触易燃可燃物,就会快速起火。而最危险的一点是艾灸的阴燃特性,即使用水浇淋艾条,表面上看艾条已经熄灭,但其内部温度往往还处于燃点以上,极易造成复燃,这也是大多数人容易忽视的盲区。
针对可能存在的艾灸火灾隐患,消防部门特别提醒,市民购买艾灸产品时最好选择配有安全器具的套装,使用前认真阅读操作说明书;在室内熏艾时,一定要有专人在旁照看,并远离窗帘、沙发、家具、杂物等可燃物,也不要正对门窗或空调风口,防止艾条灰烬被吹落引燃室内其他可燃物;熏艾时切不可在艾条周围喷洒酒精,存放艾条时,也不要与酒精之类的可燃物放得太近。艾条等使用后,最好使用“窒息”法,将其封闭与空气隔绝,彻底杜绝因艾柱复燃引发火灾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