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面塑历史悠久,俗称“捏面人”,是我国古老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

历史
在明清时期,面塑整体水平达到鼎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面塑艺术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很多面塑艺人以此为业,活跃于大江南北。
面塑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演化,从最开始的食物、贡品,到后来发展成为具有艺术性和收藏价值的民间艺术品;从古时作品无法长期保存到经过面塑艺人的不断研究和改良,面塑作品做到了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收藏品。
工艺
揭东面塑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的面团,通过“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制作技艺,捏出动物、人物、植物等造型。
面塑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彩塑作品是成形后再着色,面塑是由事先已经调色的面团巧妙地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细腻的手法。
一件完整的作品历经构思设计、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过程,在捏制中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剪、切等多种技法,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
在一双巧手的精雕细捏下,形状各异的人物就会生动逼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传承
林翠是揭东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
林翠出生于面塑世家。在父母的影响和指导下,她自幼就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祖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面团配方与制作技艺,做出的面塑作品也越来越受欢迎。
她创新融入了更具时代气息的卡通元素,千姿百态、俏皮可爱的“卡通版面塑”令人望而生爱。

整理:徐剑萍
摄影:吴旭俊 陈悦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