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3期专业化网络研修、9期集中研修活动;举办4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1次班主任能力大赛;组织5期跟岗实践及6期24场送教下乡活动……揭阳市中小学名班主任薛晓敏工作室自2022年以来,积极开展工作室建设活动,深入融合市实验小学“乐雅教育”品牌建设,以“乐雅相融、和美阳光”为工作室品牌,以课题研究为驱动,以班级建设为主阵地,以集中研训、跟岗实践和网络研修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时代小学德育新模式,助力我市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工作室主持人薛晓敏带领团队深入乡村学校交流分享班级管理经验。通讯员 摄
□记者 洪炯珊
跟岗实践,构建“传帮带”集训模式
“在三年的建设中,工作室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专业规划、理论提升、研修实践、科研驱动’的建设体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努力打造‘四有’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薛晓敏道出了工作室的建设路径和目标。工作室通过指导跟岗学员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帮助学员剖析中小学德育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跟岗学员找准自身的发展优势,恰当定位,以参加工作室研修为驱动,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工作室积极开展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活动,在研讨中碰撞火花,在跟岗中锤炼本领。主持人为跟岗学员开设专题讲座并与助理、学员一起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跟岗实践以帮、传、带的方式结对开展,对新时代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例研讨、案例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有力促进跟岗学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据统计,本周期内,工作室共开展了3期专业化网络研修、9期集中研修活动、5期跟岗实践及6期送教下乡活动。
科研带动,打造“乐雅相融、和美阳光”品牌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薛晓敏工作室以教育科研立本,积极打造“乐雅相融、和美阳光”品牌,利用课题研究助力跟岗学员专业成长。围绕立德树人、中小学德育热点难点、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班主任专业发展等问题,工作室积极开展中小学德育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动班级管理,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为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研究,工作室从“班级文化建设”“日常活动”和“家校共育”三个维度分成三个课题组开展研究,用心培育“习惯良好、积极阳光”的逐梦少年。其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探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路径,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日常活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实践研究》课题组以社团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班级活动、劳动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培养创造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幸福感;《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把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渗透到学校每个角落,通过开设讲座、亲子互动、家长经验交流与分享、家长接待日等活动,打造以生为本、家校共育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送教下乡,将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乡村一线
独行快,众行远。薛晓敏工作室团结各方力量,积极探索与市内外其他工作室合作共建的模式,发挥专业化的教育合力,开展专业提升和示范辐射活动,实现共建共赢的目标,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作室力量。本周期内,工作室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省级荣誉8项,市县级荣誉40项;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2个,市县课题8个,发表论文24篇,开设讲座、公开课45个。
围绕“实践、创新、合作、共享、引领、辐射”的建设任务,工作室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千人万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的号召,先后深入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揭西县和惠来县的基层及乡村学校,成功举办了6期共12次、合计24场次的送教下乡活动,惠及师生超过3500人。同时,工作室团队与各地各校班主任深入交流研讨,将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乡村一线,提升区域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为揭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蓄力向未来,携手谱新篇。“工作室建设周期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将继续加强协作,发挥每个成员三年来的专业成长所得,以点带面,积极进行‘传帮带’,提升一批,影响一批,最终实现全面发展提升,为揭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作室的专业力量。”薛晓敏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