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此举引发网友热议。
“作业熔断机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双减”以来,全国多地学校尝试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去年常州市博爱小学启用“作业熔断机制”,今年上半年南宁一小学试行“作业熔断机制”。
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意味着学生再也不用为了完成作业而熬夜了,在客观上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充足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但在眼下,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是社会普遍现象,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睡不饱。有研究显示,在我国6~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62.9%的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调查数据也显示,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分别仅有7.65、7.48和6.5小时,均少于应达到的睡眠时长,并且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下。
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作业熔断机制”很可能也很容易沦为一纸空文。道理不难理解,实行“作业熔断机制”之后,很可能让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到了时间就可以不用完成作业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习惯不好、拖延症严重的学生来说,“作业熔断机制”很可能变成他们逃避写作业的借口。在这种情形下,家长真的敢严格严格执行“作业熔断机制”吗?恐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退一步说,即便家长严格落实“作业熔断机制”,也未必真能保证孩子可以睡到饱。作业负担过重确实是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重要原因,却不是唯一原因,玩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晚睡的重要原因。《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超六成被调查青少年用睡眠时间来玩手机、打游戏和追剧,仅有27%的被调查的青少年压缩睡眠时间来写作业、学习。换句话说,如果家长监督不到位,小学生晚上21:20之后、初中生22:00之后不用写作业,但可能不是直接睡觉,而是用来玩手机。如此,“作业熔断机制”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可见,要真正保证中小学生充足睡眠,保障身心健康,真正发挥“作业熔断机制”应有的作用,避免只是看上去很美,关键在于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应当陪伴监督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督促孩子按时睡觉,避免学生写作业拖拉、熬夜玩手机。教师应当精心科学设计学生作业,有必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私人订制作业,尽最大可能避免学生作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