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圣者信俗
“风雨圣者信俗”是纪念宋代揭阳县孙畔村(今属榕城区登岗镇)祷雨神童孙道者而产生的民间信仰习俗。

圣者文化长廊全貌。
传 说
纪念祷雨神童孙道者,民间信仰习俗相传南宋年间,揭阳桃山都孙畔乡,有一儿童叫孙道者,父母早丧,依靠兄嫂抚养。有一次,道者放牛时遇到一位仙翁,仙翁教了他许多仙术。他能唤雨,能以脚代柴烧。一年春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孙道者来到府城,见府太爷请法师开坛求雨,道者说:“法师哪能求雨,若我来求,大雨就到。”
差役将道者的话告诉府太爷,太爷叫人把道者抓来,喝道:“你敢口出大言,现在令你求雨,若求无,我把你杀了。”道者与太爷赌头状,但提出两件事,第一,在坛前置一大水缸,要府太爷跪在水缸前,落雨时候水缸的水落满才能离开;第二,在坛前用柴砌一柴笼,自己站在笼上,若求无雨,愿让官府纵火烧死。府太爷当即答应了。
道者阔步登坛,只见他手拿竹笠,使劲向空中扬了数次,霎时乌云骤起,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将府太爷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道者自思已触犯了府太爷的尊严,料定官府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便迅步下坛离城,走上虎头山,坐在大青石上歇息。不久,果见一队官兵追来,孙道者走向一棵樟树边,骤然不见了。传说是成仙了。后来,乡人把这株樟树砍下来,刻成孙道者的神像,称他为“风雨圣者”。
仪 式
每年两次,“迎神”“送神”
乡人为他立庙专祀,于村北面濒溪处建圣者古庙,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自明清以来,经三次重修,珑玲典雅,富丽堂皇。
风雨圣者信俗活动时间每年两次,第一次在农历正月初五至初九择日进行,称“迎神”,也可叫“春灶”,内容是祈求春播得雨,年情丰稔,四时平安。每年正月敬请“圣者”出巡仪式最为隆重。第二次是固定在农历十一月十五,叫“送神”,主要是庆祝丰收、人畜平安而报答神恩,并确定来年“迎神”时间。
意 义
潮汕地区典型的信俗文化,寄托百姓的美好愿望
“风雨圣者”作为历史传说,与其他民间传说一样,源于社会生活,源于生产劳动,口头代代承传,“风雨圣者信俗”是潮汕地区典型的信俗文化,寄托着百姓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美好愿望。

圣者古庙联。
文字整理:黄 鹂
部分文字参考《风雨圣者庙考叙》
图片原图载于《风雨圣者庙考叙》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