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积极研究方案,分类施策,用心用情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林洁松 摄
□记者 陈星星 林文君 通讯员 吴 旭
“林书记,我们家这个情况您都看到了,要不是街道帮忙,这房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揭阳古城打铜街12号门前,蔡某握着榕城区西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楚生的手连声道谢。这是西马街道在推进揭阳古城改造中用心化解群众难题的生动一幕。
自揭阳活力古城改造提升工程启动以来,西马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面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街道干部用“走街串巷”丈量民情,以“温情劝导”化解心结,通过一户一策的精准服务,成功化解了10多户居民的顾虑,为古城改造扫清了障碍。从产权纠纷的耐心调解到困难群众的暖心帮扶,西马街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让古城改造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脚步丈量察民情,温情化解促和谐
目前,揭阳活力古城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进一步推进古城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城市更新、风貌提升和综合管理,推动千年古城焕发更大生机与活力,榕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对西马街道绍兴路、打铜街、元鼎路的外立面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这一工程不仅关乎古城的整体风貌,更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有铺户针对外立面改造工程存在诸多顾虑。有的由于对工程建设内容了解有限,错误地认为搬离后难以回迁居住;有的由于生活本就面临经济压力,一旦搬离现有住所,短期内安置将成为难题。这些因素交织,产生了拖延配合、暂不搬离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面对这一状况,西马街道迅速反应,充分发挥其协调各方、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连日来,林楚生带领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认真倾听居民的诉求,耐心细致地梳理他们的顾虑和困难,精准剖析问题根源,充分运用政策、法律、行政和感情等多种方式,分类施策,全力推进工作进展。
“为了咱古城能有个更好的风貌,我们愿意拆除家门口的厕所,舍小家为大家!”说这话的,是家住揭阳古城元鼎路的许某。此前,对于拆除厕所一事,许某有过抵触情绪。后来,西马街道工作组和北市社区领导反复做工作,使他对拆迁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最终,许某终于解开了心结。
许某从“拒拆户”到“舍小家为大家”的转变,折射出西马街道以“绣花功夫”拆解难题、化解矛盾的良好成效。
一户一策解心结,一招一式焕古城
阶段来,西马街道和社区干部凭借真诚的交流、耐心的劝说,成功让许某一家的态度迎来喜人转变。实际上,像许某家这样实现从抵触到理解、从观望到支持的家庭,还有很多。
居住在打铜街的蔡某夫妻年迈体弱,儿子一级残疾,家庭经济拮据,所住房屋破损严重。因担忧搬离后房屋修缮及生活不便问题,蔡某一家拒绝暂时搬离。得知此情况后,西马街道迅速联系有关部门说明情况,获其理解支持,成功为蔡某一家办理手续,争取到房屋修缮政策支持。在社区、街道及各部门共同努力下,蔡某一家生活压力缓解,后顾之忧得以解决。房屋修缮问题妥善解决后,蔡某一家当即同意搬离,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刘某与方某系婶侄,因打铜街店铺产权纠纷多年,二人因意见不一致,不肯配合,影响了工程进度。对此,西马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解、耐心倾听,晓之以理,讲家庭和睦及改造意义。经多次调解,刘某和方某态度转变,最终在工作人员见证下和解,同意搁置产权争议,配合改造工作……
经过多方协同努力,目前,原本对西马街道绍兴路、打铜街、元鼎路外立面改造工作心存顾虑的部分铺户已转变态度,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蛹化蝶舞终有时,敢叫旧城换新颜。在西马街道,每一处飞檐的精心修复,不仅传承着古城的历史脉络,更成为政府与群众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同心纽带。随着揭阳活力古城改造提升工程稳步推进,这里将以崭新的姿态惊艳亮相,续写千年古城的精彩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