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娜
分层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该教学模式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根据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为从整体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此为基础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对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有深刻认知,在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整体语文素养提供保障。
一、实施动态分层,促进个性化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在积极落实分层教学法时,应深入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兴趣差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分层教学层次。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各层次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其学习潜能。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设计以字词理解和句式分析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文中描述英雄壮举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五壮士的壮丽事迹表达崇高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结合文本外延知识,探讨《狼牙山五壮士》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文化背景,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课堂内容与其他相关历史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为突出分层的动态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灵活地对基础较弱、基础较好、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引导,为强化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融合多媒体技术,增强分层教学实效性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分层教学活动时,可融合多媒体技术,增强分层教学实效性,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中获得恰当的信息输入,从而不断拓展分层教学的实施空间,提升教学的灵活性。
例如,在《落花生》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视觉素材,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背景设定有更直观的理解。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短片展示课文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下,能快速捕捉到文本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分层讲解,借助图表、音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解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则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将课文内容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结合,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表达能力。最终通过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情境、分析知识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并融合多媒体技术的策略,不仅能帮助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精准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升其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分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